之前好像在《源氏物語》的講座提到過「香」,因為當時平安朝的貴族,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,也盛行品香、薰香、和香(調香)等活動,而宋朝更將品香列為四項閒事之一,足見不管中國或日本,品香的歷史都非常悠久,也有香譜傳世。
之前講黃庭堅的時候,曾提到他亦為香癡,還曾經跟蘇軾炫耀得到李後主的「帳中香」;傳世書法作品中有「制嬰香方帖」,他偏好的多為沉水香底的香方。而我呢,也略品香,但還在學習中。小時候家裡的香,就是拜拜用的香以及檀香粉,所以我對檀香的味道並不陌生(應該很多人都是),現在母親在家也會點香環。不過可能也因為這樣,長大後我比較喜歡沉香,前幾年受朋友影響,開始從日本線香入手,試了一些,找出自己的偏好,多為沉香與漢方香、木香。
日本的線香有很多「現代香」,調和了花香,但花香調我真的無法,大發的「香藏」、日本香堂「綺羅星」是少數比較能接受的。而日本製香老社很多,松榮堂可能是最有名的,在百貨公司、嵐山都可以買到。上一回去了京都本店,還多聞了幾種,當時有中文服務員可以幫忙,所以荷包當然大失血,但可以點上很久,想來也就平靜了許多。XD(以前買到一定金額,還可以到嵐山店見學製香唷)

日本香堂、梅榮堂、玉初堂都曾經買過,手上也還有一些。有一段時間常用的是梅榮堂的「開運香」、「沉香好文木」,還有「飛梅」,也都是沉香底,但飛梅調和其它香味較多。而鳩居堂還有《源氏物語》裡的六種薰物:黒方、梅花、荷葉、侍從、落葉、菊花,也很有名。


京之花:花香調;舞妓:木質香含沉香。
談香,我不專業,就是喜歡。去年講「明清小品文」的第一個單元「明清文人的生活美學:韻」,我就帶了好一些到課堂點,還分了一些給學生,後來真的有學生說他也回去試試了,真的感覺會比較平靜。
世事紛擾,有時候遠離人世談何容易?但在世俗之中營造屬於自己的閒雅空間,想來還是有可能的,或許就從「聞香」開始,也不錯!
#其實我家還有藥草偶爾我也走凱爾特風格#品香是一個坑#想嘗試的朋友可以在網拍找找分享包喔(分裝)#目前初學中#最好吸的香還是貓